专科科普之炎症性肠病
专科科普之——炎症性肠病
作者:陈泰宇
一、炎性肠病概述
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简称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近年来,我国炎性肠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二、诊疗现状
1. 诊断方法:炎性肠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其中,内镜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可明确病变范围和程度。
2. 治疗手段:目前,炎性肠病尚无法根治,治疗目标为缓解症状、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心理干预和手术治疗。
3. 治疗现状:我国炎性肠病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以下问题:诊断延迟、治疗不规范、患者依从性差、并发症发生率高等。
三、指南推荐
1. 诊断指南:我国《炎性肠病诊断与治疗指南》推荐以下诊断流程: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
2. 治疗指南:根据病情轻重和病变范围,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主要包括:
(1)药物治疗: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
(2)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热量和营养摄入,纠正营养不良。
(3)心理干预: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
(4)手术治疗:适用于并发症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四、就医推荐
1. 就医时机:出现以下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1)持续性腹泻、黏液脓血便。
(2)腹痛、腹胀、便秘。
(3)体重下降、营养不良。
(4)发热、乏力、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
2. 就医选择:建议选择肛肠科、消化内科或肠道疾病专科医院就诊,以便获得专业、规范的治疗。
五、常见的并发症及其症状:
1. 肠梗阻:
- 剧烈腹痛
- 呕吐
- 腹胀
- 排便困难或便秘
- 肠鸣音减少或消失
2. 瘘管形成(尤其是克罗恩病):
- 腹部或会阴部肿块
- 腹痛
- 感染迹象,如发热或脓液排出
- 营养不良
3. 腹腔脓肿:
- 腹部疼痛,尤其是局部压痛
- 发热
- 腹胀
- 全身感染症状,如寒战和出汗
4. 中毒性巨结肠(主要见于溃疡性结肠炎):
- 严重腹痛
- 剧烈腹泻
- 腹胀
- 发热
- 心率加快
- 低血压
- 意识模糊或昏迷
5. 直肠出血:
- 大便带血
- 黑便
- 头晕或虚弱,可能是贫血的迹象
6. 营养不良和贫血:
- 体重下降
- 肌肉萎缩
- 疲劳
- 面色苍白
- 呼吸急促
7. 关节痛和关节炎:
- 关节疼痛、肿胀和僵硬
- 多个关节受累,尤其是下肢大关节
8. 皮肤、眼睛和口腔问题:
- 口疮
- 溃疡性皮肤病变
- 眼部炎症,如结膜炎或巩膜炎
- 指甲病变
9. 胆结石和胆管炎:
- 右上腹痛
- 发热
- 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
10. 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增加:
- 骨痛
- 易发生骨折
六、自我保养
1. 饮食调理:保持饮食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生冷等。根据病情调整膳食纤维摄入,以免加重肠道负担。
2. 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3.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学会释放压力。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与他人分享病情和经验。
4. 定期复查: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炎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长期管理与自我保养。通过了解诊疗现状、遵循指南推荐、选择正规就医途径和注重自我保养,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疾病带来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