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全科规培基地成长分享论坛成功举办-----从“医学新手”到“健康守门人”的蜕变
2025年11月4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基地成功举办“全科(助理)基地成长历程分享论坛”,旨在进一步通过住培医师结业工作后的经验交流与示范引导,进一步调动在培全科医师的学习主动性,推动全科基地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论坛由全科规培基地主任刘世平主持,在培学员全员参会,现场气氛温馨而热烈,医师们积极交流提问。
首位分享嘉宾,2021级全科住培医师李静(现已是当地医院出色的主治医师了),回顾了在规培基地三年的学习与临床实践。她谈到,在各科室带教团队的悉心指导下,自己从“理论夯基、技能过关”逐步走向“临床思维成熟、责任担当自觉”。在学习方法上,她以“便签+手机拍照+书本标注”起步,随后用“带着答案去请教”的方式与导师校正认知,最终形成独立诊疗能力。即便返岗后,她仍坚持为每位患者整理要点、将关键流程贴在工位,践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她表示,急救与复杂病例带来了压力,但每一次抢救与救治都让她更深切体会到生命的珍贵与医者的价值,并勉励学弟学妹把规培阶段的系统训练和团队支持转化为基层一线的硬实力与好习惯。

随后,2021级住培学员周小龙(现已成为当地卫生院的消化科主任)以“扎实求稳、垒实基础、不断进步”为主题,分享了从课堂到临床、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思考的进阶路径。他强调把小事做细做实:病历书写、查体、医嘱落实与随手笔记一个不落;同时通过认真参加查房、参与教学讨论,在团队交流中打磨临床思维。在方法论上,他倡导“当日反思、阶段复盘”,以“课本—临床—再反哺临床”的闭环提升能力。他举例心内科教学查房中的追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何将心率控制在约60次/分”——提醒大家将生理机制、循证证据与个体化决策贯通起来。他反复提示“基本功第一重要、规范意识同样重要”,并强调把安全与医疗质量置于高强度临床节奏之前。

最后,2021级住培定向学员胡巧结合两年返岗实践进行交流。她现任广元某镇中心卫生院全科主治医师并兼任医务科科长,分享了从规培到基层的角色转换与应对之道。她将基层工作的挑战概括为“三个差别”:1.病情重杂而检查受限、沟通与风险并重;2.人手紧张导致“一人多岗”,临床之余还要承接行政事务;3.承担签约服务与下乡随访,在高压中快速成长。她客观评估定向培养的利与弊:带编入职、机会更多、职称晋升节奏相对更快,同时也面临职业发展路径相对受限等现实考量。她将自身定位为“第一道守门人”,分享了在无CT条件下识别主动脉夹层并果断转诊的经历,并以规范慢病管理提升预后的做法为例,鼓励学弟学妹熟悉法律红线、夯实查体与基本操作能力、补齐急救技能、加强心电图判读,必要时拓展中医相关知识以提升服务可及性与患者接纳度。

本次分享以真实案例与可复制的方法为在培学员提供了清晰的成长路径。规培基地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完善“反思—复盘—提升”的培养闭环,推动返岗与在培“双向交流、共同进步”,把更扎实的基本功与更规范的诊疗理念带到基层一线,守护居民健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