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骨外科、生物组织工程与数字医学研究室科研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no Today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我院骨外科、生物组织工程与数字医学研究室科研团队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no Today上发表题为《Mito-battery: Micro-nanohydrogel microspheres for targeted regulation of cellular 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chain》的科研论文,成果第一单位为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通讯作者为李毓灵副主任医师,第一作者为骨外科硕士研究生王星宽。Nano Today为材料科学领域1区Top期刊,JCR Q1,影响因子18.962。
骨科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高,影响范围广,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卫生健康难题。目前全球约有3.03亿骨关节疾病患者,每年新增的骨关节疾病患者高达1500万,但目前针对该类疾病的治疗方式存在不足:非手术治疗仅能改善症状,对控制疾病进程收效甚微,同时长期服用药物存在不同程度副作用;手术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症状、恢复功能,但存在治疗费用高,手术风险等因素。因此,微创、精准干预成为骨关节疾病研究及治疗的关键词。
骨关节疾病的病理基础为病理微环境下的软骨细胞功能异常。课题组从疾病病理机制及干预方向寻求创新突破,发现了线粒体呼吸链与软骨细胞功能的密切关系,并提出骨关节疾病中存在“病理微环境(Trigger)→线粒体呼吸链功能障碍(核心):呼吸链复合体↓;电子传递效率↓→骨关节疾病发生、发展(结局)”这一疾病轴。进而围绕线粒体呼吸链,为改善软骨细胞功能、治疗骨关节疾病量身打造了一种可局部微创注射的综合生物材料治疗平台:微纳结构的水凝胶微球载药体系——线粒体电池(Mito-Battery)。该体系通过精准靶向调控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进而改善软骨细胞功能,最终实现骨关节疾病的有效治疗。同时,线粒体功能障碍是临床中多种衰老/退行性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而本体系作为靶向调控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综合治疗体系,未来有望在多类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的衰老/退行性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转化潜力巨大,有望真正实现一专多能的综合治疗作用,相关关键技术及参数业已申报发明专利。
得益于我院搭建的科研平台及各级领导的支持关心,骨外科科研团队建设与发展进入良性轨道。展望未来,团队将继续立足于医工结合领域,医学为主,生工为辅,谋医学创新,讲医学故事。以实际行动助力学科发展,并力争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切实践行健康中国梦。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