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一五”重点中医专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肛肠(痔瘘)科是国家“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是川东北地区成立最早、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强的肛肠专科,是川内顶级肛肠学科之一,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科室人才:全科共有医护人员35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4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名、中级职称6名、住院医师4名。医学博士5名、医学硕士7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6名,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委会主任委员1名(会长单位),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名。省名中医4名、南充市首届
泌尿外科是我院专科建制较早的传统优势科室,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是川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强的泌尿外科。科室专业涵盖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泌尿系损伤,小儿泌尿外科,女性泌尿外科及男科学等多个泌尿外科亚专业。尤其在微创泌尿外科领域泌尿系腔镜治疗、腹腔镜治疗、精囊镜治疗、显微镜治疗均处于国内或省内先进水平。科室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医师队伍,教授8人,副教授3人,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12人,科室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四川省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四川省科技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四川省卫生厅学科带头人1人,四川省卫生厅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四川省泌尿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人、四川省男科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人,四川省老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是国家卫生部内镜与微创医学培训基地、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集科研、教学、临床于一体,技术力量雄厚。目前拥有7个病区,1个肝胆胰肠疾病研究所,1个内镜室。设置床位318张,下设肝胆、胃肠、甲状腺、血管、乳腺、小儿普外等专业,各病区有不同的特色专业。普外科具有合理的人才配置和梯队。现有在岗医生84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5人,博士后4人,博士8人,硕士53人,出国留学归国人员5人,硕士生导师8人,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中国内镜杰出领袖奖)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名,后备人才1名,省卫生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后备人才1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专委员全国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学组委员1人、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胆道学组常务委员1人、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外科
胸心外科学2016年通过验收评审,被评为四川省卫计委(甲级)重点学科。该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朝气蓬勃的人才队伍,其中教授及主任医师5人,副教授及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8人,其中硕士生导师3人,博士6人,硕士13人,留学归国人员4人。目前开放病床150张,其中胸外ICU床位15张。拥有Storz高清胸腔镜及高清纵膈镜、Olympus胸腔镜、Olympus纤支镜胃镜工作平台等千万元设备,年住院病人近4000多人次,年手术量1500多台次,其中胸外年手术1200多例、心脏外科手术年手术近300例。胸外科领域:开展高龄、高位食管癌切除术、结肠代食管术、食管胃分层吻合术,肺癌根治术、气管隆突切除重建术、气管成形术、肺血管成形术,等高难手术及气胸、脓胸、肺大泡、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外科治疗等常规手术。
一、科室发展历程1974年医院建院伊始,眼科作为最早开设的科室既应运而生。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已处于省内领先水平,2017年发展成为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二、人才队伍眼科医护人员40余人,其中医生19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0名;博士4名,硕士9名,留学归国学者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名,四川科技精英1名,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评议专家名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名,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名。四川省防盲技术指导组副组长和四川省眼科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目前10人次进入全国性专业学术委员会,其中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1名,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白内障学组委员1名,中华医师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学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学科,2001年风湿免疫学被评为四川省医学重点建设学科;2003年成为四川省风湿病治疗中心;2004年被评为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成为省内该领域首个重点学科;2006年通过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厅专家组的评审,成为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同年获得内科学(风湿病学等)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独立招收研究生;2008年风湿免疫学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其临床免疫实验室为国家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在医疗方面,近3年门诊病人数达到4万余例/年,住院病人数达2200余例/年,保持了连续增长的势头。临床免疫检验,除保持常规项目检验外,还开展了α-孢衬蛋白IGM、α-孢衬蛋白IGG、降钙素原(TCP)、抗DNA酶抗体等几十项检测项目,为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提
我院护理学于2017年3月通过四川省卫计委评审,确定为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从学科队伍、学科方向、科研平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具备了较强实力。1、人才队伍我院目前共有护理人员1691人,共有教授9人、副教授51人、主管护师149人、护师418人,硕士13人,硕士生导师1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国家级医学专委会委员3人,省级医学专委会委员5人。2、学科建设我院护理部依托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共设有49个护理单元,其中临床护理单元37个。有4个四川省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同时也是四川省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拥有护理实验中心一个,共享医院中心实验室。护理实验中心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设有基础护理实验室、临床护理实验室、康复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形体训练室、急救重症监护室
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科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和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系为依托,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是四川东北部地区临床、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检验中心。2008年“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科被确立为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11年通过现场验收,正式挂牌;2015年通过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的动态评审。一、人员结构学科现有工作人员46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13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30人。拥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带头人2人、后备人选3人,四川省卫生厅突出贡献专家1人,硕士生导师8人。多人在各级学术团队任职,其中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高级会员1名,中华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青年委员1名,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信息处理与咨询委员会委员1名,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创建于1985年,2001年四川省卫生厅同意我院成立临床神经电生理研究室(川卫人发2001-18号),2006年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正式挂牌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2006-439号)。2009年成立了川北医学院神经疾病研究所(川北医组2009-16号),同年神经病学实验中心成为(财政部)部省共建研究单位(SNJY003868-2009)。2010年神经病学挂牌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101206)。一、人才梯队目前拥有研究人员32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博士及博士后7人,归国学者2人;硕士生导师7人、国家二级教授1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神经电生理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眩晕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癫痫协会理事等10人(次);系四川省卒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始建于1974年,是川东北地区最早开展肿瘤综合治疗的医疗机构。经过四十余年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发展为集肿瘤基础研究、肿瘤放疗、肿瘤化疗、靶向治疗、介入治疗、粒子植入治疗、姑息医学为一体的、本地区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的综合性肿瘤防治中心。肿瘤科目前拥有进口直线加速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系统(VMART)、静态调强放疗系统(IMRT)、三维适形放疗系统(3DCRT)、CT模拟定位机、进口铱192三维后装放疗系统、常规模拟定位机、剂量监测系统、射频热疗机、微波治疗机等先进医疗设备。同时依托附属医院及学院拥有先进的肿瘤基础研究、药物临床实验的仪器设备及场所。经过近40年的发展和建设,2013年四川省卫生厅正式批准我科为四川省医学乙级重点学科、2016年动态评审批准为医学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2014年被评为四川省医学乙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是川东北地区技术力量最强、设备最先进、极具影响力的临床、教学、科研一体化的专业学科。经过长期的培养、建设和发展,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已形成了合理的人才配置结构和梯队。骨科现有医生28人,教授(主任医师)3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5人,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19人,留学归国人员1人。有多人次在省级以上学术团体任职,计有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四川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四川省医学会手显微外科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1人,四川省医学会运动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1人,四川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1人,四川省医师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是四川省乙级医学重点学科,国家神经外科医师培训基地,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为川东北地区成立最早、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强的神经外科。科室自建科以来一直坚持临床、科研、教学并重的发展理念,是川东北地区各种急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抢救和治疗中心、神经外科疾病研究中心和教学中心。科室人才济济,有博士5名,硕士11名;拥有正高级职称专家6名,副高级职称专家5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名,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多位技术骨干有国内顶级神经外科中心交流学习经历。拥有蔡司荧光显微镜、齐柏林神经内镜操作系统、神经电生理平台、立体定向操作系统、有创/无创颅内压监护设备、开颅动力系统等国内外先进的专科器械,现开放床位125张,包括神经外科重症
一、病理学简介病理学是川东北唯一集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病理诊断科室,拥有本地区实力最雄厚的病理医技人才和仪器设备。现有医技人员36人(照片1),其中医生21人,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3人,主治医生12人,住院医生2人。技术人员11人,副主任技师2人,助理实验师3人,见习员6人。具有博士学历者1人,硕士学历者20人。现有四川省卫计委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候补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任中国医师协会病理学分会委员1人,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病理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病理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人、常委1人,委员2人,青年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1人。四川省肿瘤病理学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1人。四川省病理质控专家2人。南充市医学会病理学专委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人。南充市病理质控中心主任1人,副主任1人,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专业于2014年被评为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是四川省心血管疾病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专业学科,人员结构合理,设备先进,整体水平居省内前列。能诊治各种心血管常见病和疑难疾病,并指导川东北基层医院疑难危重病患的诊治,并于1995年起开始开展心脏介入诊疗技术,现每年可完成2000余例各类心脏介入手术,是川东北地区唯一能熟练且独立地开展心脏介入治疗的专业学科。在院领导及科室主任的带领下,本学科的发展目前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一、人才队伍心血管病学重点学科现拥有工作人员76人,医生23人,护理人员48人,医技人员5人,高级职称人员12人(教授及主任医师4人、其中三级教授1人)、副教授5人、副主任医师3人、中级职称人员9人,其中四川省卫生系统学术
医学影像重点学科,批准于上世纪90年代。在学院政策扶持和医院人财物多方面支持下,学科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经过多年的建设、完善,取得了很大成绩。医学影像重点学科包括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核医学、放射治疗学4个临床部门和1所医学影像研究所,医学影像研究所在2009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医学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各临床科室及研究所设备总值超过2亿元人民币。100万以上大型设备有:16层螺旋CT两台,128层螺旋CT三台,1.5T磁共振机两台、3.0T磁共振机一台,数字胃肠机三台,数字减影机(DSA)两台,直线加速器及X刀肿瘤治疗仪一台,数字摄影系统七套,数字乳腺机一台,数字全景牙片机一台,锥形束CT一台,彩色超声显像仪20台,GEHawkeye4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CT1台,MN-6110甲状腺摄碘仪、131I自动分
1.立项时间:2015年12月2.科室简介:血液内科是我院具有特色的科室,是四川省乙级重点学科。血液内科拥有一支临床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人才队伍。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4名,其他各种专业人员近20名。有留学归国人员2人,硕士生导师3人。学科带头人曾在日本、美国留学,掌握国际先进的诊疗技术,积累多年临床经验,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治有深厚的造诣。科室设床位83张,其中100级层流病房2间,在建7间。配备血细胞分离机、流式细胞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具备开展血细胞单采、血浆置换、自体骨髓移植、血液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相关条件。作为川东北地区血液疑难重症患者的诊治中心,长期肩负对周边疑难重症患者的会诊、转诊及基层医师培养的任务。科室承担省科技厅、教育厅、卫生厅及南充市科技局科研项目近10项,在国际医学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