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诊疗

介入医学中心

发布时间:2024.03.05 浏览量:1
字号: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介入室创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医院最早开展血管介入诊疗的科室,开创了区域多项血管介入的先例。CT介入室于2001年开展非血管介入诊断与治疗,是省内较早开展非血管介入的单位之一。2018-2020年介入放射专业组先后通过了国家药物/器械临床试验资格认定。

经过数十年的积累与沉淀,2020年医院开设独立介入病房,并开始开展MRI介入,完成了西南地区首例磁共振引导下肝肿瘤微波消融治疗,至此医院介入平台成为集放射介入、CT介入、磁共振介入、介入门诊、独立病房五位一体的综合介入平台。2021年医院介入医学中心牵头成立了川北影像介入专科联盟,辐射川渝两地,影响深远。2022年8月平台再添重器,搭建了西南地区首套DSA-CT-MRI三合一复合手术室。2022年底,依托医院影像介入基础,成功入选国家放射与治疗(介入)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标志着医院介入医学诊疗正式进入国家队行列。

医院介入医学中心下设五大临床学组方向,包含心脏大血管介入、神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肿瘤介入、疼痛综合介入(含急诊介入),联动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肝胆外科、血管外科肿瘤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妇产科疼痛科、介入科等10余个临床科室,整合各科室优势力量,建成富有川北特色的介入诊疗高地。

学科团队

介入医学中心人才济济,人才梯队合理、团队活力充沛。全科在岗医、技、护人员共48人,医生团队共14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5人,硕士生导师4人,暨南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专职技术人员4人,专职介入手术护理人员30人。专家团队中,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卫健委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学科成员先后在国内各级专业学会中担任重要职位,包括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疼痛康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四川省医学会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数字医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介入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副会长、南充市医学会数字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充市医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介入医学中心团队)

设备平台

介入医学中心设备省内领先、国内一流,诊疗实力雄厚。现有专用于CT介入手术间2间,磁共振介入手术间2间,DSA手术间4间,三合一复合手术室(DSA-CT-MRI)一套,搭载有肿瘤低温冷冻治疗系统、多功能肿瘤微波治疗仪(磁共振兼容)、美国CoolTip射频治疗仪、神经射频仪,德国joimax椎间孔镜、德国赫尔曼臭氧治疗仪、血管腔内射频消融设备、椎间孔镜系统、MRI兼容心电监护、头颅三维立体定向导航系统等设备,设备总值超1亿元。中心设有两个专科门诊及一个专病门诊,年门诊量约3000余人次,设有独立病房,编制床位50张,规模属省内前列。

(复合手术室平台)

技术引领

介入医学中心坚持以服务患者为中心,贯彻精准医学诊疗理念,围绕肿瘤综合介入诊疗、疼痛可视化精巧镇痛、出血性疾病急诊介入抢救、心脑血管疾病复合手术诊疗四大板块,开展了一系列基于影像的介入诊疗活动,救治了大量急、难、险、重患者,响誉西南。

(一)疼痛介入

疼痛CT、MRI介入诊疗为介入医学中心特色诊疗科目,学科带头人杨汉丰教授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临床疼痛学博士后,为中国第二个临床疼痛学博士后,独创疼痛影像诊断与CT、MRI介入治疗,业界声誉卓著。带领团队以“可视化”“精巧镇痛”等理念为向导,坚持学科交叉发展,国内外广泛交流学习,深入研究有机整合疼痛+影像+介入治疗学科交叉发展方向,开展了大量疼痛影像诊断与疼痛介入微创治疗的诊疗技术。围绕椎间盘源性疼痛、带状疱症后遗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颈源性头痛等开展了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等一系列科学研究,在脑功能成像、外周神经成像、介入治疗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脊柱影像诊断及治疗》获得2016年四川省医学科学奖三等奖,《基于多模态神经影像的疼痛精准可视化诊疗体系》获得了2022年“嘉英荟.南充双创大赛”创新项目二等奖,得到业界广泛好评。此外,团队已连续举办五届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疼痛影像诊断新方法与微创介入治疗新技术进展》,开展了一系列疼痛神经影像与介入治疗专题讲座,对疼痛影像诊疗技术进行了推广,引领了区域内疼痛介入诊疗的发展。

 

(疼痛介入团队屡获患者好评)

(二)肿瘤介入

肿瘤综合介入诊疗为介入医学中心又一特色诊疗项目。医院肿瘤综合介入联合了非血管介入诊疗、血管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三方齐抓共管,服务患者健康。介入医学中心常规开展全身各部位良恶性肿瘤穿刺活检,可实现精准病理诊断,为后期肿瘤靶向、免疫治疗提供病理支撑;常规开展CT引导下肿瘤射频/微波/冷冻消融术以及粒子植入术,疗效显著。2020年7月介入医学中心开始开展MRI介入,完成了西南地区首例磁共振引导下肝肿瘤微波消融治疗,开启了肿瘤非血管介入诊疗的新模式。介入医学中心还常规开展肿瘤介入栓塞治疗、晚期肝肿瘤胆管支架植入等,对于肿瘤转化、姑息性治疗、改善生活质量等成效显著。介入医学中心团队配合临床科室,共同探索新技术诊疗模式,通过肝癌TACE结合吲哚氰绿荧光示踪,实现肝癌介入与后续手术导航的一体化诊疗,为中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的综合治疗,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

(西南地区首例磁共振引导肝肿瘤微波消融术)

(三)急诊介入

急诊介入治疗为医院危急重症救治的重要保障之一。介入医学中心依托医院国家级卒中中心及胸痛中心,常规开展各种急诊介入手术,其中血管介入急诊手术包括PPCI、急诊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机械再通治疗、消化道血管造影和栓塞治疗、支气管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胃食道静脉栓塞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子宫动脉造影及栓塞术、肺动脉取栓溶栓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腹盆腔血管动脉瘤破裂栓塞术等血管性急诊介入手术等,数次在死亡线上挽救患者生命,彰显了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应对危急重症的救治能力;此外,介入医学中心非血管介入还常规开展化脓性胆管炎或胆囊炎置管引流术、心包穿刺引流术、复杂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急性胰腺炎包裹性积液置管引流术等,可及时缓解患者症状,获得了临床各科室及患者的广泛好评。

 

(四)复合手术

介入医学中心复合手术室为介入医学中心“最强利器”,常规开展心脏大血管、脑血管疾病及肿瘤的综合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特色优势。如在颅内复杂动脉的治疗中,医院神经外科专家通过介入手术预放置球囊,在动脉瘤破例出血时临时阻断颈内动脉,同时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清除颅内血肿,充分保障了患者术中的生命安全,完成了川东北地区首例复合颅脑杂交手术。在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主动脉弓发育畸形患者治疗中,心脏大血管专家在复合手术室内,先在不用深低温停循环的情况下重建主动脉弓上分支血管,然后再行腔内修复手术,最终顺利解决弓部病变,完成了川东北地区首例“一站式”Ⅱ型杂交手术。复合手术室同时将介入手术、传统外科手术与及时的影像学诊断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是医院引领省内介入诊疗、建设国内介入高地的强力支撑。2023年2月,医院成功举办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复合手术室高端论坛,对医院复合手术室诊疗进行了宣传与推广。

 

科学研究

介入医学中心注重源于临床问题的科学研究,在肿瘤介入、疼痛介入、疼痛神经影像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成果丰硕。介入医学中心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研创新团队项目、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科研项目、南充市市校合作项目3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四川省医学科技奖、南充市科技进步奖累计10余项,申请介入诊疗相关发明专利5项。介入医学中心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介入放射学》,主编了《非脊柱疼痛介入影像学-介入医师指导用书》等学术专著。

远景规划

未来,介入医学中心将在医院“一院多区、学科一流、专业一流、团结奋进谱新篇”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绩效考核为抓手,围绕心脏大血管介入、神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肿瘤介入、疼痛综合介入五大研究方向,借助院士工作站平台,深化医工结合、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开展介入诊疗高新技术、科学研究、科研转化,以临床需求为驱动,以提升介入诊疗服务能力为目的,打造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介入诊疗平台。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院内导航 满意度调查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