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大血管外科
一、科室概况
(一)科室简介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前身为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始建于1985年,是省内建科最早的心胸外科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即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和瓣膜置换手术,90年代开展了冠状动脉搭桥术,本世纪初开展了大血管手术。经过40余年的发展,2021年5月心脏大血管外科从心胸外科分离出来,正式独立成科,现常规开展各类心脏及大血管手术,年手术量600余台,每年接收大量川东北地区及邻近省市医院转诊的疑难危重患者,多项特色技术填补了川东北地区乃至全省相关领域的空白,技术力量位于省内先进行列,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修复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大血管疾病诊治为国内先进水平。2022年获批四川省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科室拥有编制床位34张,拥有独立心脏重症监护床位12张,配备德国STOCKERTSC S5体外循环机、MAQUET HL20体外循环机、冠状动脉血流量仪、血液回收分离机、Medtronic、Atricure射频消融仪、心脏超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IABP)、体外膜肺氧合仪(ECMO)、血液净化机、呼吸机、脑氧饱和度监测仪、无创心排量监测仪、高流量氧疗仪、多功能监护仪、床旁血气分析仪、纤支镜等重症监护和治疗设备,为心脏病患者术后恢复提供安全保障。
(二)科室诊治范围
1.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心脏瓣膜病等(包括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多瓣膜联合瓣膜病等);
2.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室壁瘤、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冠心病合并瓣膜病;
3.大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主动脉根部瘤;
4.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完全型或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闭锁、肺静脉畸形引流、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窦瘤、冠状动静脉瘘、右室双出口、左室双出口、双腔右心室、单心室、大动脉转位等;
5.其它疾病: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心包或心脏肿瘤、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心房纤颤、卵圆孔未闭相关性偏头痛或脑梗塞、心脏外伤等。
(三)各项称号、荣誉
1.2021年医信天下大数据科学评价:技术评价AAA、综合评价★★★;
2.2022年获批四川省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3.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23年度医师节医疗质量安全与医疗安全优秀科室一等奖;
4.科室党支部荣获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23年度共产党员先锋队;
5.牵头获得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建设单位;
6.牵头获得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联盟成员单位;
7.牵头获得四川省医疗卫生与促进会心脏大血管外科学专业委员会瓣膜介入联盟成员单位。
![]() |
![]() |

二、人才队伍
心脏大血管外科拥有一支高学历、高素质、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专业人才队伍。现有医生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硕士生导师3人、博士3人(在读2人)、硕士8人、留学归国人员2人;病房及监护室护士共38人,其中主任护师2人,硕士生导师2人,主管护师10人,博士1人(在读),硕士1人。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高水平学术型科室。
三、医疗业务
2022年我科门诊人次为6505人,住院患者人次为1005人,手术量为582台,其中心脏、大血管等手术501台(较2021年增加4.8%),四级手术占比94.37%,CMI值为5.62,住院患者人次为694人,出院患者667人。2023年截至8月,门诊人次为5335人,住院患者人次为744人,已完成各类手术440余台,其中心脏、大血管等手术416台,四级手术占比约98%,CMI值约为5.9。
四、近年来开展的心脏大血管外科特色技术:
(1)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修复术;

心脏瓣膜病是严重影响全球人类健康生存的重大疾病,在国外,如泰国、马来西亚、韩国、印度等国的心脏病治疗中心较早地开展了瓣膜修复术,其10余年的长期术后随访结果显示,瓣膜修复术预后显著优于瓣膜置换术,所以,“心门”坏了直接换新并不是最优选择。在我国,受治疗理念的限制,广大患者对修复术优于瓣膜置换术的优势也并不了解,我国开展瓣膜修复术的心脏外科有限,大量患者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有机会接受瓣膜修复术的患者不足10%。
心脏瓣膜修复术是瓣膜病最接近治愈的治疗方案,不用切除自身瓣膜组织,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手术死亡率低、术后不用终身服用抗凝药物,适合任何年龄的患者(特别是有生育需求的妇女)。心脏瓣膜修复技术操作难度大,目前能开展风心二尖瓣病变修复手术的医院较少,我科团队现已常态化开展该技术。
(2)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TTVR);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利用特制的导管和输送系统将人工瓣膜植入心脏目标位置,替代病变瓣膜,从而改善心功能。不需开胸、体外循环和心脏停跳,创伤小、并发症相对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平均1周出院。
随着科技进步,治疗手段越来越微创化。TAVR技术于2010年被正式引入我国,为高龄高危或有外科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带来了“心”的希望。有研究表明,对不能进行外科手术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TAVR与药物治疗相比病死率可降低46%,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目前常规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技术),技术娴熟,使用TAVR技术成功救治多位高危高龄重症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为区域内主动脉瓣疾病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3)胸腔镜心脏手术:胸腔镜二尖瓣修复和置换术、胸腔镜三尖瓣修复和置换术、胸腔镜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胸腔镜心脏肿瘤切除术;

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不破坏患者胸廓的完整性,切口小而美观,并且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可减少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
(4)胸腔镜Wolf mini-maze房颤射频消融术;
(5)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或经胸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6)卵圆孔未闭(PFO)相关性偏头痛和脑梗塞的介入封堵术(局麻DSA下PFO封堵术、全麻食道超声引导下PFO封堵术、局麻经胸超声引导下PFO封堵术);
(7)体外循环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8)微创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
(9)(小切口)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Sun's手术(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微创Hybrid术、胸主动脉置换术、主动脉根部置换术(Bentall术)、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David术)、主动脉根部修复术(Florida Sleeve);

(10)B型及非A非B型主动脉夹层微创腔内支架修复术(如分支支架技术、杂交技术等)。

五、其他
成功举办“心脏瓣膜病诊治新进展暨川北心脏瓣膜病论坛”。本次会议赖应龙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邀请到了孟旭教授、姜胜利教授、武忠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会议以风湿性心脏病瓣膜修复及微创为主题,就心脏瓣膜病治疗、微创手术、腔镜二尖瓣修复等方面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交流,现场手术展示和精彩讲座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