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 颅内“拆弹”!我院多学科协作勇闯“生命禁区”,抢回小脑脑干动静脉畸形伴脑出血老人
6月26日清晨,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在我院上演。62岁的庄大爷(化名),在凌晨突发剧烈头痛、呕吐,生命垂危。我院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经过全力抢救,终于将患者从死神手中夺回,再次彰显了我院在急危重症救治方面的雄厚实力。
据家人说,庄大爷在发病初期便出现了剧烈头痛和呕吐症状。情况紧急,他被120救护车紧急送入我院。抵达急诊医学科时,患者病情已经恶化,陷入昏迷,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呼吸微弱,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生命危在旦夕。
面对如此凶险的病情,我院急救团队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应急反应能力,急诊医学科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医护人员迅速响应,为患者实施紧急麻醉插管,建立高级生命支持系统,为后续的诊断和抢救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紧急头颅CT检查结果令人震惊,庄大爷被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双侧小脑半球脑出血,其中一处血肿范围达约4.0*3.2cm,脑干受压风险极高。时间紧迫,患者随时有死亡风险,必须立即手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急诊医学科以最快速度完成必要术前准备,患者被火速送往手术中心,神经外科、麻醉科、手术中心护理团队迅速进入战斗状态。神经外科由值班医生、科室副主任赵龙副主任医师带队迅速到位;麻醉科李明、蒋萍萍麻醉师及团队,手术中心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等各司其职,大家迅速行动,麻醉、消毒、迅速开颅,打开硬脑膜,清除部分血肿,脑压有所下降,然而新的棘手问题接踵而至,这不是单纯的脑出血,而是脑深面的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这是颅内最可怕的出血性疾病之一。
由于患者术前情况紧急,无法进行血管造影等检查,导致畸形血管情况不明。手术过程中,出现大量出血,止血工作异常艰难。邻近手术间的麻醉师及护士们迅速响应,取血,加压输血,血液回输维持循环,大家有条不紊忙碌着……然而,患者血压持续下降!
在这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我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唐晓平教授迅速赶到手术室支援。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他在血泊中成功分离出复杂的血管畸形团,迅速找到多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出血点,一一止血处理,经过紧张有序的操作,出血慢慢减少,直到全部切除血管畸形,出血终于被完全止住,患者的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这场与死神竞速的较量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经过急诊医学科、神经外科、手术中心、麻醉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团队数小时紧张有序、环环相扣的全力救治,这场与死神竞速的较量取得了关键性胜利。目前,庄大爷的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正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接受严密的监护和进一步的治疗。

据赵龙副主任医师介绍,此种情况在神经外科经常发生,颅内出血患者很多,大部分是普通脑出血,处理相对容易。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脑出血是基础性脑血管病,如动静脉畸形、动脉瘤、动静脉瘘等破裂所致,对于出血量较小、病情允许的患者,通常有机会进行急诊脑血管检查,明确病因后制定更稳妥的手术方案(如介入联合开颅),以降低风险。然而,像庄大爷这样的情况,属于最危急的一种,颅内出血量大,病情极危重,已发生脑疝或生命体征不稳。虽高度怀疑存在血管畸形等病变,但病情危重根本不允许多做一分钟检查。此时,手术是唯一的生路,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立刻手术,患者很快死亡;立刻手术,则要直面巨大的未知风险和技术挑战,尤其在手术能力和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患者很可能下不了手术台。但为了那线生机,我们医护人员必须迎难而上。这样的生死考验并非首次,不久前,一位三十多岁的青年教师(下图),因大量颅内出血导致昏迷,刚刚到医院时,双侧瞳孔散大、呼吸停止,同样是在命悬一线的危急关头,也是由唐晓平教授带领大家紧急开颅,清除血肿并成功切除了致病的血管畸形,历经艰难的手术过程,硬是将她从死神手中夺回,目前,这位教师恢复良好,目前已能正常生活、工作。

此次成功抢救不仅彰显了我院急危重症救治体系的高效、协同和坚韧特质,更展现了全体医护人员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专业的执着追求。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生命至上、永不放弃”的崇高信念,为患者的生命之光注入了希望。
作者:吴旋 赵龙 图片:吴旋 审核:王远传 文章来源: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