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园地

首页 公众版 护理园地 护理动态 详细

“感术”行动 | 降低手术感染风险,这些细节你注意到了吗

发布时间:2025.03.24 浏览量:1
字号:

引言

在诊疗中,术前毛发管理作为常规操作常被忽视。临床实践表明,非必要或不当的毛发去除可能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如何在满足手术需求的同时保障患者安全?近期发布的《术前去除毛发原则中国专家共识》为规范医疗机构内的术前毛发去除、提高术前皮肤准备合格率,减少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的发生提供了理论支持,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六条专家共识

消除术前毛发去除六大误区

 

误区一:术前去除毛发可以降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

大量研究表明,术前去除毛发会破坏皮肤完整性,引起皮肤微小擦伤或形成小的感染灶,为细菌入侵提供机会,增加SSI风险。

 

推荐意见1:不推荐对准备接受手术的患者术前常规去除毛发,只有毛发确实影响手术操作时才需要去除。[证据等级:1a;推荐强度:强推荐(8.54±0.90)分)]

 

误区二:广泛选择一次性剃刀进行操作

剃刀刀片的着力点在皮肤,通过刀片运动和切割力将毛发剃掉,在此过程中,皮肤可能会受到细微的割伤和擦伤,导致完整皮肤屏障被破坏,造成组织液渗出,为微生物提供培养基,增加SSI的风险。

 

推荐意见2:去除毛发工具的选择,推荐使用剪除毛发工具或脱毛膏,不推荐使用刀片、剃刀去除毛发。[证据等级:1a;推荐强度:强推荐(7.29±1.69)分)]

 

误区三:可复用备皮器清洁处理不当

○接触完整皮肤的:清水和皂液冲洗干净、待干,用适用的消毒产品擦拭消毒。

○对于接触破损皮肤、血液或存在/可疑存在接触传染性疾病风险者:压力蒸汽灭菌、干热灭菌或低温灭菌。

可复用电动备皮器刀柄用后仍需清洁,如有污染需擦拭消毒。

 

推荐意见3:术前去除毛发工具的清洁消毒:去除毛发工具应一次性使用或一用一清洁、消毒/灭菌(如为可复用)。[证据等级:5;推荐强度:强推荐(8.68±0.67)分)]

 

误区四:去除毛发/备皮范围大、伤害多,影响患者术后恢复

○传统上去除毛发/备皮范围通常是手术切口周围约15cm,具体范围主要取决于手术部位和手术类型。

○尤其是神经外科手术,为了便于手术切口设计、安装头架及术后护理等,术前通常需要去除全部头部毛发,但存在患者因形象或心理不适的风险,进而影响术后恢复。研究发现,神经外科开颅手术采用剃刀方式去除头发的范围和头皮损伤程度成正比,去除患者头部全部毛发有增加SSI的风险。

 

推荐意见4:术前去除毛发范围:在确保毛发对手术术野没有影响的基础上,建议一定程度缩小毛发去除范围。[证据等级:3b;推荐强度:强推荐(8.53±1.02)分)]

 

误区五:过早去除毛发

不过早去除毛发:

○一方面是保持手术区清洁、避免去除毛发后再次产生污垢。

○另一方面,去除毛发造成的皮肤损伤,如距手术时间过长,在局部形成的感染灶易成为SSI的病原菌可能来源。

所以,术前去除毛发时间宜严格掌握。

 

推荐意见5:术前去除毛发时机:去除毛发推荐在手术当日进行。[证据等级:1b;推荐强度:推荐(6.47±2.14)分)]

 

误区六:场所选择不当

一般在病房、手术室或患者家中实施,由病房或手术室工作人员、患者本人或家属进行。然而,手术室是医院中环境清洁度要求最严格的地方之一,散落的毛发、皮屑可能会污染无菌手术区;对于采取空气过滤技术的洁净手术部,会在一定程度上堵塞回风口,影响洁净效果。

 

推荐意见6:术前去除毛发场所:如果需要去除毛发,建议在病房或手术部(室)限制区外的患者准备区(间)进行,不推荐在手术间内进行。[证据等级:3b;推荐强度:强推荐(8.21±1.23)分)]

 

临床实践要点回顾

 

1.基本原则:非必要不去除。

2.患者沟通:告知去毛目的、方式及可能的不适反应。

3.操作前评估:根据手术类型、患者毛发分布及皮肤状况制定方案。

4.质量控制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

 

共识提供科学指导

作者强调,《共识》编写的目的是科学指导医疗机构在术前规范去除毛发,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医疗机构应结合自身条件,制定标准化流程,并通过持续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率,不断优化操作规范。

 

文献引用

[1]茅一萍,郑军,李雷,等.术前去除毛发原则中国专家共识[J/OL].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2025-03-10].

 

文章来源:护理部  编辑:刘柚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审核:谭敏

 

免责声明

○特别鸣谢

本文内容主要引用自《术前去除毛发原则中国专家共识》(作者:茅一萍等,发表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5 年第 35 卷第 10 期,DOI:10.11816/cn.ni.2025-250002)。在此,我们向原作者及出版方致以诚挚的感谢。

特别说明

本推文仅为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或操作规范。由于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会不断发展与更新,相关技术和标准也可能随之改变。因此,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当依据最新的临床指南、专业培训以及所在医疗机构的具体规定来开展操作。

若您在阅读过程中对内容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对于因使用本文内容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本公众号及运营单位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文中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院内导航 满意度调查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院史馆线上云展馆